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

123日上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召开“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节出席会议,全体专兼职“形势与政策”授课教师参加了会议。集体备课会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张筱荣主持。

 

董玉节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全体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三问”,即为什么要上这门课,讲课的内容是什么,怎么讲好这门课;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时政、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当前开展的“四史”教育来开展教学;把握“三个环节”: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在课后环节,成绩考核以线上考试方式进行,以提交专题论文、调研报告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水平,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

张筱荣根据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0年下辑)》及《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皖教工委函[2020]303号)等文件精神,对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安排作总体介绍,对备课内容进行了分工,并对每个专题的重点、难点、讲授方法作了介绍,并谈了自己的备课体会。与会老师各抒己见,经过深入探讨和交流,达成了教学共识。

集体备课是“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长期坚持的一项传统。教研室将按照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有关要求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工作,通过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攻关优势,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供稿  董玉节/审核)